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向政府說不(No)》(Pablo Larraín,2012):媒體、政治、消費

媒體
1980年代末,智利獨裁者皮諾切特於國際壓力下舉行公投,讓智利人民自決前途,希望藉此加強政權合法性,並讓正反陣營在公投前一個月,每日在電視頻道用十五分鐘宣傳。《向政府說不》回望歷史,把故事集中在正反陣營的宣傳部門,幾乎把皮諾切特下台說成是純粹的媒體戰。當然媒體力量不容忽視,但電影沒有嘗試證明「媒體決定一切」,電影甚至沒有表現智利人民為甚麼「說不」,是因為反對派的「快樂」campaign有效,還是人民本身受夠了政府,還是兩者皆是?還有否其他因素?《向政府說不》過於集中在廣告宣傳,難免把歷史約化成媒體戰。(多年前荷里活Wag The Dog(Barry Levinson, 1997)是更有趣的政治媒體戰故事。)

政治
電影初段有中年婦人表示她安於現狀,不願改變,暗視大眾對於政治大環境的無知或漠不關心,如香港女藝人說「我討壓政治」,所謂「普世價值」並不入屋,即使有「真普選」,反對陣營也勝算不大。但就算反對派最後的確是因媒體戰表現較佳而勝出公投,也不代表有所謂「人民(政治)覺醒」。主角Rene(Gael García Bernal)一直強調電視宣傳片不要政治化,不要深澳、艱澀或暴力的內容,他主張用明星、廣告歌、像迪士尼一樣搞商品綽頭(T-Shirts, Badges),製造流行現象。於是政治宣傳片是廣告式推銷片段,鏡頭短促,畫面不在乎具體意義,前後連接無關係,旨在凝造氣氛,接近大眾,用去政治化的方式包裝政治內容。

消費
除了去政治化的政治,《向政府說不》表明消費主義大獲全勝,迪士尼式宣傳意味政治與消費並無分別。Rene多次宣稱「片段關於當代智利,智利正思考未來」(大意),但觀眾到最後才恍然大悟,這無非是他慣用的廣告推銷開場白,可樂、政治或電視劇並無差別,無非消費。故此電影索性以廣告設計師為政治歷史事件故事的主角,原來政治無非商品,上世紀末「蘇東波」前,已經,消費才是「眾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