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林肯(Lincoln)》(Steven Spielberg,2012):枱底交易、戰爭、正義

枱底交易
電影到最後憲法修正案會通過,這是眾所周知的歷史,沒有懸念,於是電影完全聚焦於內戰結束前夕,憲法修正案提交議會後的過程。憲法修正案挑戰既定觀念,牽涉眾大利益分配,共和黨於黨內及與民主黨皆分歧嚴重。議會民主裡議員是代選民議政者,但在議會中投票的議員投票時考慮的,很多時是私利、黨派,然後才是公利、良心。《林肯》描寫遊說議員投票的過程,有以官職換票,有動之以人民,有說之以理,有威逼,有利誘。遊說方式有合法與不合法的,林肯(Daniel Day-Lewis)也知道。可能犯法之外,其實這亦有違議會本身理念,議員不一定代表人民,但行動卻指向更大的正義,這是否可以接受?

戰爭
林肯一家也經歷戰爭帶來的痛苦,長子因不上陣而不快,第一夫人怕失去長子而痛心。為了令議案通過,即使南北戰爭尾聲戰況慘烈,林肯不惜拒絕停戰,不議和。他甚至對黨友及公眾隱瞞可以安排的停戰談判。電影中,立即停戰與修改憲法兩者只可二選一。為了理念不怕讓更多人犧牲,繼續戰爭,又是否合理?這是電影中林肯最因難的決定。

正義
邁向正義(通過義案)的過程中有兩大可能不正義之舉--這又是否正義?Daniel Day-Lewis演來氣勢逼人的林肯說,指南針只顯視那裡是北方,清理路途的障礙要靠自己(大意)。障礙或許就是道德難題。全片最大特寫時林肯說到責任,貫切理念落實選舉承諾就是他在全片自覺的最大責任。林肯最偉大之處是理念視野,人生而平等,他甚至不知道廢除奴隸後如何善後。他善用無連任後顧的第二任期,先有理念然後有決心,運籌為握,在電影中是偉大領袖,是英雄,所以電認基本上默認違法、流血以達義。正如解放黑奴可以枱底交易,要更多人犧牲,爭取普選可以佔領中環,先有理念然後有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