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中國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陳可辛,2013):中國、夢想、美國

中國
《中國合伙人》大致是主旋律中國發展歷程,間中有曲線隱喻。開首見20年代鋼琴音樂揚起,1949後50年代即見鋼琴被關上了。《風塵三俠》、《投名狀》後,陳可辛再拍三人行故事,故事主線敘述三位主角80年代進大學,談理想談「主義」,後以88年失戀的王陽(佟大為)宣告「我感到我的青春在今天死掉了」暗喻80年代軍隊鎮壓學運,從此理想告終。90年代有「新夢想」(三位主角創辦的教育王國),全面向錢看,然後主角先富起來,飛黃騰達。

夢想
《中國合伙人》常把夢想掛在口邊,卻沒有拍出賺人熱淚的夢想,發跡後主角不曾嘗試改變世界,覺得自己最多不被世界改變。曾經有過掙扎的成東青 (黃曉明)承認「新夢想」最著重的不是教育,「新夢想」不過是盤生意,幾位主角衹不過是買辦生意人,當中的動力更或多或少衹是不要成為(美國人眼中的)失敗者。而末段強國人更居然財大氣粗,把侵權合法化,並以此作為「成功」。

美國
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洋奴」「漢奸」成東青在一片喧鬧中說,有本事就比別人強。留學美國的導演,表面在拍三十年來所謂大國崛起,暗裡不斷指明美國才是大國中的大國。電影中美國是「成功」(或「失敗」)的唯一標準,「成功」是:拿得到美國簽證,不被美國人看輕,在美國人眼中得到尊嚴,冠名贊助美國的實驗室,在華爾街把公司上市。完全同意家明所說,「《中國合伙人》的英文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只是幌子,真正的名稱應是「Chinese Dreams in America」。(明報<家明雜感﹕《中國合伙人》 之不可一世>,6月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