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怪獸大學(Monster University)》(Dan Scanlon, 2013):怪獸、成長與越界

怪獸角度
《怪獸公司(Monsters, Inc.)》(Pete Docter, 2001續集《怪獸大學(Monster University)》(Dan Scanlon, 2013)其實是前傳,是毛毛與大眼仔的那些年校園青春成長故事。電影繼承前作的世界觀,在怪獸世界裡,電力公司聘請驚嚇專員專責讓人類吃驚,並收集人類的尖叫聲作發電原料。在此設計之下,電影理所當然地充滿「驚嚇」情節,但《怪獸》系列當然不是恐怖電影(Horror)。有別於一般恐怖電影的驚嚇情節,《公司》與《大學》都不從人類(受嚇者)角度出發,不讓觀眾與戲中人物同時受驚,卻反而以怪獸(嚇人者)角度說故事。《怪獸大學》後段,毛毛與大眼仔被困於人類世界,唯有合作大嚇一眾警察,才有可能脫身。創作人讓觀眾完全了解兩位怪獸主角的一舉一動,於是觀眾留意的就是他們如何全身而退,以及受嚇者跨張可笑的驚惶失措的表現。電影的驚嚇情節由嚇人者角度出發,而且怪獸也是怕人的,因此電影是戲仿(Parody)驚嚇電影的喜劇作品,老少咸宜。

成長故事與越界主題
續集電影受前作限制,多數以失敗告終,但《怪獸大學》依然創意無限。毛毛與大眼仔在前作是怪獸電力公司的員工,換言是他們完成學業後的去向早沒有懸念,《怪獸大學》故事的新意在於:原來他們沒有畢業!《怪獸大學》中段故事一直以「驚嚇大賽」為主線,觀眾當然都預計主角的OK隊會勝出,但原來他們「打假波」!《怪獸大學》情節大抵都在觀眾的預期之內,但同時又有令人喜出望外之處,而且高潮迭起,是極成功的娛樂大片。

為了加快電影節奏,創作人也巧妙地省略了不必要的情節。大眼仔入學後不久,電影就運用動畫的靈活特性,把月歷及日常瑣事並置,很快就把故事推進到第一個重要時刻:考試日。類似手法也見於「OK毛衣」一段(Pixar另一作品《沖天救兵》(Up, Pete Docter, 2009)更以領帶的轉變交代主角卡叔的老去及他與妻子艾莉一生的愛情故事。)。結局則簡單以相片讓故事順利過渡到前作《公司》。
 
《怪獸大學》也是校園電影,主角的成長貫徹全片。電影三次出現校巴,第一次是電影開首,兒童大眼仔乘校巴到電力公司參觀,被眾人漠視,但卻立志成為驚嚇專員;第二次校巴出現則描述大眼仔到「怪大」初來報到,他雄心萬丈,但沒有得到重視;而第三次則是電影結局,大眼仔已經證明了能力,卻要離開校園。三次的校巴場面除了首尾呼應之外,亦提醒觀眾大眼仔已經成長。

值得留意電影也三次讓大眼仔大步跨過界線:電力公司裡的黃線,進入及離開「怪大」時的界線,「越界」,Cross the line,電影以此點明「不要墨守成規,鼓勵大膽嘗試」的主題。電影更以校園Dropout作主角,把他們描述成最有能力或討好的角色,讓觀眾認同,以靈活而真材實料對比官僚(由院長一角代表)的刻版。如此「要有自己一套」的主題與去年同是Pixar的短片La Luna(與《勇敢傅說》(Brave)同場放映)如出一徹。
 
 

1 則留言:

  1. 唔想見到呢D野喇!!!!!!!!!!!!!!!!!!!!!!!!!!!!

    回覆刪除